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12-08-16    作者:     来源:     点击:

高等学校要清醒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应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么一个主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的能力。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必须把高端人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质量和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主线,必须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必须把产学研结合作为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六个必须既是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集中概括,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主要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改什么,谈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提高质量首要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质量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上找出路;

提高质量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提高质量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质量必须要有善谋大事当大任的高校领导班子。

 

一、 提高质量首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大员工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员工的健康成长服务。所以要坚持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把本科教育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所以,当前如何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上来呢?我认为首先是要以观念的转变带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转变。

第一,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现在高校中申请指标、争取项目往往都讲自己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是多少,很少拿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指标来检查、来对比、来说话。这种现象的问题根子就出现在质量观上。跑一个项目也好,要一个指标也好,包括希望增加研究生计划,打出的报告都是多少博导,多少教授,这几年发展很快,几个人带一个,又引进多少人才。有时候我想教授博导都是自己定的。但是很少在一个报告中谈这些年来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在那里?培养出研究生在干什么?给国家和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因为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的,所以有能力希望增加指标。多数学校都是用数字说话,而不是靠人才培养的质量。

人大附中是一个说明问题的好典型,以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演出,第一个节目全部是以学校这几年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来展示,让他们一个个说话,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你是国内一流的名校,用什么说话?校长说用人才说话。所以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不应该仅仅看论文发表多少,项目做了多少,而应该首先回答他培养的员工有多少,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第二,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到江苏调研时看到江苏省教育厅每年编一本《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年度供应报告》,我认为这本书核心是以社会评价为导向来评价高校人才质量,和提高改进人才培养的建议,它是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控制提供依据。江苏省能够用社会评价这把尺子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我觉得很好,我这个专业怎么招生,规模怎么控制,专业怎么设置,是由第三方做的评价。这个年度评价是以社会为导向来说话。

第三,进一步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员工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首要追求,什么是大学?有大员工才称之为大学,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这样一句话,要把培养员工作为事业来做,把关爱员工作为本能来要求,大学校长心目中有员工,这所大学才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员工,这所大学才能办好,所以我们对教师对员工,特别对员工一定要有感情,要善待员工,舍得在员工身上下功夫、花本钱,一切为了员工,为了员工的一切,为了一切员工,这应该是大学的文化和精神。

第四,进一步树立以员工评价为先的理念。把员工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清华大学一位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教师最高的评价是员工肯定。这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一位受到员工爱戴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特别注意把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三个紧密结合,转化为员工成长成才的自觉行动和追求。

第一,要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问题上实质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教育和引导员工涵养大气品格,追求一流学位,创造精彩事业,践行责任人生。加强德育工作,如何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结合起来,不少高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探索。西安交通大学,在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人才培养的四部曲来塑造全面发展的员工,一是建立2+4+x的模式,二是建立员工创新实践平台工程坊,三是推行员工书院制,四是倡导体育精神的人才培养。这四部曲的核心思想就是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授业,更要关注课外的解惑,使员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富有交大精神和有特质、有信仰、有理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这四部曲是2005年时提出来的,2007年开始实施。

第二,要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整合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员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引导员工把投身社会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员工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各地各高校多年来在大员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如重庆市在着力推进大员工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在大学学习期间,要求每名大员工种一百棵树,大员工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倡导大员工走出校门深入到农场社区开展实地考察,了解国情社情民意,在实践中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增强他们的思考、理解、动手和创新能力,是在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方面考虑问题。

第三,要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怎么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尊重员工的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有优势潜能,实现员工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一个成功的学校、高明的教师,就在于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使员工在校期间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和获得未来发展的多种准备,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高校正在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效果很好。如北京大学元培公司,实行自主学习选专业,弹性学习等制度,给员工尽可能多的选择,培养了员工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为员工拓宽基础,激发创造灵感创造了条件。南京大学正在实行三二制本科教学改革,是贯彻通识教育与个性培养融通理念的一种培养模式创新。他们提高在大学本科期间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帮助员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长通道。

二、提高质量必须从体制改革上找出路

推进高校体制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六大体制改革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任务十分重要而紧迫,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要从习惯的思维中走出来。对于改革的问题我个人的想法,主张改革要走小步不停步,看准了迈大步,掌握这个原则,可能好一点。

第一,高考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怎么看高考,高考上接高等教育下连基础教育,其改革事关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社会和谐的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问题上分歧大矛盾多,社会关注度高。所以我们要为高考这个问题说几句话,下个定义。我认为高考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是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说这三句话不过分。我们国家的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代替高考,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底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现在有很多不公平,我觉得大概只有考试入学还算比较公平的。我认为这是条底线,有人主张改革实验,不要搞,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非常坚定的,高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考的问题,说到底高考制度必须坚持,但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这样认识才是对的。什么时候不要高考?文革的时候不要,大家觉得公平吗?所以在现阶段我认为要坚持这个制度,但是要改革高考的方式方法,所以只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员工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高考改革,这个都要鼓励支持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在这方面,我觉得要牵住高考这个牛鼻子,不牵住它要出大问题。但是高考改革实际上我们应该在四句话上做文章:就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阳光工程。现阶段要唱响这四句话,实际上就是说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努力解决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的问题,促进高考与素质教育的衔接。这是我们一大任务。

第二,改革考试评价体系要推进综合评价,努力解决评价手段不够丰富的问题,为高校招生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评价手段。

第三,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化录取,努力解决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逐步建立人才选拔的立交桥。

第四,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努力解决评价过程中不够公正的问题,切实维护考试秩序的公平公正。实际上高考改革就是四改革四推进:就是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分类考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推进综合评价;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推进多元录取;改革高考管理制度,推进阳光工程。我们现在一搞改革就是那几句老话。强调自主招生,就认为是不要高考。强调自授学位。就认为那个学校都是自己授的。关键是看学校取没取得资格。只要是真正的改革,教育部是支持的。但是有些学校搞改革需要有个过程。专家来要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看教学大纲,没有;看实验室,没有;看员工宿舍,不达标。所以就不能批准你的改革计划和项目。达不到标准要积极努力,一边做一边改。如果我们的高校没批准都可以干,那中国的教育就乱了。仅仅一家、两家没事,可是从全局考虑就不行了。

推进高考改革,我们正在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从制度、技术、政治层面,对很多高考的难点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我看到国家咨询委员会搞了十六个调查组,调查的材料有一堆,最近正在整理。方案需要细化,很复杂。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马上成立,这个委员会是国家教育考试重大政策的权威咨询机构,委员会的机构既有教育考试理论专家,又有实际工作者,有大学校长代表,又有中学校长代表,他们对国家教育考试重要问题进行调研咨询,对考试改革方案进行论证。我们期待着这个方案早日出台,和大家一起很好地执行这个方案。

第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现代大学制度从《纲要》上提出的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这将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奠定重要体制基础。那么怎么实现这个目标?问题很多,当前核心是要通过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构建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同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章程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宪法,是高等教育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保证。是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基础,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制定章程。在赋予高校起草制定章程权利的同时,依据高等教育法规定,要求各学校制定章程,经主管部门审核以后生效。在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一定要从抓章程入手。

构建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管理教育的权利要下方,要向地方、向社会放权,要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干预,避免管得过多过细,真正做到放下去转出来减下去。教育行政部门改变直接管理教育的方式,怎么管?主要是应用立法、拨款、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教育部的职能是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最近在学科设置权和研究生设置权下放方面,教育部规定二级学科不再进行审批,由培养单位根据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自主设置。一级学科在目录内要逐步达到自主设置。同时授权58所研究生院、单位来自行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高校可以自主设置基本目录和专业目录内所有本科院校,专业申报备案或审批各环节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开。同时要加强社会参与高校管理机制建设,在已经试点的高校要探索建立合作型、审议型、决策型等不同类型的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发挥理事会在参与讨论学校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只要是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没问题。但是运作的模式要鼓励社会参与高效管理,也完全可以搞董事会、理事会,应该大胆地探索。

在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有两点很重要,就是要加强高校领导体制建设,还有一个学术组织建设,在领导体制建设方面就是要全面落实《高等教育法》和《中央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公办高校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各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民办高校要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关键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认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问题到底还存在不存在体制的争论,问题在我们怎么把这个体制运行好执行好,那么怎么执行好运行好呢?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个作用重在决策和谋划。校长在行政工作中是组织指挥作用,重在执行和决断。这个体制在运行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要把握住。

一是集体领导。二是科学决策。三是党政合作。集体领导就是不能搞个人说了算,重要事项都要上会议决定。科学决策就是不能够拍脑袋决策,决策事项要调查研究充分论证,不论证就上会议的决策肯定不会科学。党政合作就是做到党政分工不分家,集众思广众议宽小过总大纲,要特别讲沟通。除了这三个关键点以外要特别讲沟通,特别是书记校长两个人沟通比什么都重要。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只要经常沟通,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和问题。问题是干着干着就不沟通了,再一点是谁都觉得自己水平都不低,各想各的,在一块沟通的少就开始出问题了。要特别讲团结,高校无论实行什么制,不团结就没制,体制再好核心是人,如果说书记校长很团结,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是福音。如果书记校长不团结,给学校带来的是灾难。搞好一个学校需要几届班子几代人的努力,搞垮一个学校一届班子,书记校长两个人就够了。所以说当书记当校长其实很简单,要做到三点。一是无私心,做事要阳光,这是首要的。二是讲大气,不要计较小事,有的人对小事太计较了,我听巡视组汇报,校刊天天看书记排在什么位置,校长排在什么位置,你讲话多少字我讲话多少字。三是不惜力,全身心投入,有的当校长实际对学校不操心。做到这三点就能处理好事。我到农大去校长对我讲,我说你和书记处的挺好有什么理念吗?他说我俩性格相容理念相通坦诚相待高度信任。我说一个班子应该应该做到上下勤沟通,相互多关爱,自觉多做事,分工不分家。我又做了补充:求同存小异,理解创和谐。

一个班子,要实行行这个体制就要决策。首先,要决策。作为决策者首先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必然会埋下隐患惹来麻烦。第二,要有大局意识。局部的道理要让位于全局的道理,坚持整理利益最大化。第三,情况要清楚。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做决策,糊涂的决策迟早会推倒重来造成失误。第四,决策要果断。看准的事情要迅速出手敢于担当,做到这四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决策的作用,才能干大事干成事。

决策之后要执行。执行力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和能力,执行力强和弱表现在哪儿?什么叫执行力强?执行力强就是善于把理论问题实践化,善于把复杂问题简洁化,善于把合理问题合法化。这是执行力强的主要表现。那么善于把理论问题实践化就是能够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又说又做,而不是光说不做。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洁化,就是能够抓住核心点,做事情事半功倍。善于巴合理问题合法化,就是用法律和制度规范运行。在一定意义上这三化也代表了执行力。

另外体制在运行中,班子怎么保持团结协作呢?班子平时一定要倡导辩证思维,为什么出现矛盾?就是我们考虑问题不辩证,包括大思路上不辩证也出毛病。什么叫辩证思维?就是说要说两句话: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没问题,但是讲这句话的同时要想到另一句话,硬发展没道理。比如发展是第一要务,后面又讲稳定是第一责任。还有好字优先,但后边还要有好中快进。办大学既要有大楼又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大楼是办学的基三大要同步提升。现实中,有人老讲一个大而否定别的大,这就是不辩证的。办学过程中三大不同步提升,光盖楼没人有什么用?不抓建设引进人来待上几个月就走了,留不住。条件也有,人来了干吗?没事干也留不住。所以这都是辩证的思维。以人为本,大学以教师为本,以员工为本,这都是辩证的,如果没有辩证思考问题肯定会出问题。

同时还要提倡一个和谐思维。倡导和谐是大智慧,追求和谐是大境界,做到和谐是大本事。所以我们提倡大家风范大气底蕴大度潜质。师生利益无小事,涉及到师生根本利益就是通过发展来实现。师生的直接利益就是抓条件满足。师生的群体利益就是通过抓统筹来协调。师生的特惠利益就是通过抓帮扶来解决。

对于学校的工作,对党委来讲,第一,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从宏观和战略上来把握,把在方向上谋在全局上盯在大事上,怎么当书记?还是出主意用干部抓稳定。出主意重在谋划布局,现在就是办学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到学校去先问问书记,你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构想是什么,理念是什么,思路是什么,战略举措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第二,用干部。用干部基层干部要选好,不仅仅要用好几个处长,还要把院长选好,基层是重在把公司干部选好。学校的发展公司是基础,公司的发展院长是核心,书记是关键。没把书记说成是核心。党政领导,共同搞好公司的工作,共同向学校负责。院长一定要从能人当中选好人,书记一定要从好人当中选能人。选院长的时候一定要尊重校长的意见。选配书记的时候一定要听听院长的意见。在相当一部分公司,院长和书记条件要相当,岗位可以互换。如果有十六个公司,起码得六个公司的书记院长能够互换。如果配的书记只能干书记,院长的事干不了,全是这个模式,大学要发展上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书记和院长一定要讲政治懂规律有能力肯投入,应该做到德才兼备优势互补。这方面要注意三个问题:

1、基层干部要用敢担当的干部。干部能担事,不怕事不躲事,现在很多干部是躲事怕事的,我们要求大家要敢于担当。

2、基层干部要用八成熟的干部。这种干部有潜力有激情,不自满不拖沓。他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干劲就足,不抱怨,有工作的空间,发展的空间。

3、基层干部要用有本事的干部,干部能思考,善判断,能打硬仗,关键时刻顶得上去。

概括讲:选干部要敢担当、八成熟、有本事。

除了重视教师队伍外,要高度重视党员专家队伍建设,现在很多人才,学术上是有潜力的,但是要教育他们有党的意识,会讲党的话,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要有号召力、影响力。

要高度重视稳定。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稳定是党委的第一职责。

要加强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构架,推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稳定,发挥教授和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当前要加强学术组织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教授委员会运作办法,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是什么?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是在学科建设上发挥作用,在学术评价上发挥作用,在学术发展中发挥作用。教授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参与学校管理当中凸显作用。真正做到学术的事多听教师的,上课的事多听教师和员工的。重视学术委员会作用的领导是高明的领导,对学术委员会和专家教授,一定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特别是书记校长要教授交朋友,交真朋友,手里要有教授和科研团队这张王牌。在大学里工作,必须要有一些教授朋友,对他们该支持要支持。要通过分析重点支持那几个,那几个是站在前沿位置的,这届书记校长一定要盯住七八个,盯几年,跟这个团队的带头人交朋友,他们做实验的时候你要知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要支持,过几年他就成长起来了。不要怕别人说什么,理直气壮的讲什么什么团队全校上下坚决支持,首先校领导要支持,这样,肯定过几年他会出成果。

办好一所大学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要选好校长配好书记;二要有以员工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三要有一批潜心做学问的教授和比较成熟的学术组织。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必然涉及到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这是块硬骨头,要啃。但是啃的时候要想什么是去行政化,去行政化就是要把如何办好一所大学的问题交给学校,让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让教育家办学,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让书记和校长自主管理好学校,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让员工全面健康成长。核心是解决一个为教师、为员工服务的问题。去了行政化根本上是让教授感受到受尊重,员工感受到受关爱。去了行政化校长干好校长该干的事。校长该干什么事?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校长要当员工的校长。教授干好教授该干的事,教授干什么事?我说两句话,一是教授要以学术为主,二是员工的事不能耽误。

谈到行政化我觉得有四个概念不太清楚。

一是学术专家不等于教育家,学术专家是学科专业领域的骨干,教育家应该是讲政治懂教育会管理肯投入的大家,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热爱老师、热爱员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治学方略,其办学质量和特色得到社会公认。谁是教育家?先进的理念和思想,长期在这地方工作,而且办学水平和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这才是教育家。如果自己的单位搞的一塌糊涂,到处讲话,这样的人不是教育家,至多是学术专家,不能算教育家政治家。

二是教授治学不等于教育家办学。学术上的事主要是教授的事,教授的职责是教学、科研和育人。实施治校方略主要是书记校长的事。

三是去行政化不等于去行政管理。去行政化主要是去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不是要去必要的行政管理。现在出现的很多问题,原因就在于大学管理的弱化,一出问题找原因就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很多大学,包括名牌大学,只要那个学校管理到位,这个学校给人感觉发展才是积极向上的。所以在去行政化的时候我们还要加强管理,这是两码事。

四是去行政化不能动摇党委领导下地校长负责制。这是原则问题,大家要清楚。为什么讲这句话?有的人谈应该把党委领导下的这几个字去掉,我们说这是原则问题。改革这个事不要乱说,一弄就说学术委员会由员工推出,这个地方是搞改革呢。我们说从历史上就没有发现过学校领导在学术委员会里,人家这么多年过的也挺好。

高校组织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大家知道协同创新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现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不再是某一个体制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面的孤立发展,而是需要全社会创新力量的协同共进。这是一条规律,也是被国内外诸多协同创新的实践所证明的。总书记讲完话之后,过去我们有211,有985211工程主要重点学科,985主要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之后,要搞一个高等学校 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同时还搞一个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简称高校质量30条。

2011计划什么意思呢?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要解决现在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效率不高这些突出问题。冲着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来,然后发挥高校的优势,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创新为纽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倡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走到一起来,核心是在体制机制的上游突破,形成以任务为驱动的人事聘任管理制度,以创新质量与贡献为依据的评价机制,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用这种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体制机制创新为一体的高校组织模式改革。形成这样的计划,和别的不同的是什么呢?是试图在2011计划里花钱买体制买机制,花钱买一种协同创新。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不限定学校和单位,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础,选择有效的合作模式和平台,最后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能够在体制机制障碍上突破,都可以参加。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国大学90%以上是地方高校,所以应该支持包括地方高校、民办高校在内所有高校的创新建设,使学校成为支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依靠,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十几年前我们是教育大国,这时我们推出了30多所985100多所211。但是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我们更希望有几百所地方高校强大起来,到那时我们才能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有希望了。如果我们还盯在985211上,实现教育强国的路程还要往后拖。包括现在办教育,也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教育工作以更加重视发挥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例如,北大和清华饶毅和史玉功都是搞生命科学的,国际上最知名的,他们两家一块研究,挂了一个北大清华科员工命中心,在人才、经费、机制三方面是一体化的系统改革模式,就应该支持鼓励强强一块。我们要鼓励高校和高校协同创新,但是不能只是签个合同建立联盟,而要解决走到一块来干什么事,人和人之间什么关系,怎么运行,要解决的是建立起新的体制机制。

    试点公司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力抓手。什么叫试点公司?就是说在高校试点公司,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公司为基本事实单位的综合性改革,或者说就是在大学里选择一些公司,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实验区,进行四个方面的探索,是综合性的改革。一是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实行真正的自主招生;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三是改革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年薪制;四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扩大公司教学科研管理自主权,实行教授治学。我们一共推荐了55所高校,召开了26所高校的座谈会,从26所方案里评审出15所,14所是中央管的高校,1所是地方高校。我们建议这里面必须有三所是地方高校。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这些高校选出17个公司,搞一些综合性的改革。准备出一个关于改革的指导意见,让这些学校先走一步,走好了我们宣传推广,这是教育部抓的试点公司。

谈到这个问题,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以制度保证员工的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我们搞任何改革要对员工负责。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靠轰动效应搞出来的。教育改革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要先试少说多做实际工作,不断积累经验。

三、提高质量要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总书记这一年多三次就教育工作作专门讲话,2010713教育大会上,今年221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门对教育发表讲话,提出四个着力。一次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最近延东同志提出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讲的很好。但是实现这个目标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稳定办学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但是我国1822岁人口逐年下降,达到40%的目标实际上只需要增长6个百分点,这些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扩大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公办高校本科规模相对稳定,十年增加不到2个百分点。这2个百分点主要用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支持应用学科、薄弱学科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从这一点来看,未来十年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将必然放在提高质量上,力争在质量上有新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有新的贡献。说到底就是走一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里要对前些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一个客观评价。前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为今后高等教育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没有前几年的发展,今天不敢讲提高质量是生命线的主要任务。很多高校抓住了机遇,才有了今天这种好的发展局面。这里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抓机遇不等于跟风,丧失机遇会落后一个时代。很多地方和教师都称赞当年有的高校审时度势,整合办学资源,扩大办学空间,抓住了机遇。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犯了可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二,优化布局结构。通过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要超前布置。我们的本科专业目录是满足这个要求来调整的,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是为了建立学科动态调整体制,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实行本科专业高职专业自主招生,博士专业二级学科自主招生,着力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师范、农林、水利、石油等相关行业专业建设。布局结构首先是专业布局结构。其次,人才培养结构和类型结构。使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本科教育、硕士阶段的教育、博士阶段的教育重点干什么大家都清楚,包括最近做规划,有些少数民族高校生分不出去,我们调整人才层次培养结构是很重要的。本科教育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型人才为重点,硕士阶段教育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重点,通过增加学位的类别,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加强硕士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博士阶段的教育要改革培养机制,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促进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要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倾斜度要向这边来。

    第三,强化办学特色。要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构筑和谐实力,办学特色不只是人无我有,更重要的是人有我优或人有我新。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以服务需要为原则,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办学同质化的倾向。一个学校一定要把握自身的历史底蕴,区位的优势,资源的条件,生源的特点和类型结构,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各按其位各占所长,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像农林水矿地油艺术体育这些行业背景突出的高校,一定要坚持为行业发展服务,走特色办学道路。通过特色办学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就是你这个学校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书记校长一定要想明白,千万不要把特色的专业去掉,在兰州理工大学考察,我提出要能看到你们的特色在那里,起码有五六个实验室在甘肃省敢说硬话。这也是我在北航工作的最大体会。有人曾建议名字改为北航大学,把航空航天四个字去掉。如果这个学校没有主见采纳了,航天航空特色就消失了,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第四,要健全保障体系,保障体系一个是要加快制定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没有标准质量是无法评价的,所以要按照不同类型高校建立分类的评估指标体系,按不同的学科大类建立分学科的专业认证标准,按不同专业建立各专业基本要求和专业规范,还要鼓励行业部门制定本专业相关专业评价标准。鼓励高校依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符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设想:第一步要制定制定标准,第二要进一步加强质量保证条件建设。当然还要继续搞本科教学工程,包括教学团队,实习基地建设,省里和中央怎么布点,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前几年评估了500多所高校,应该说评出了质量,但也暴露出了问题。问题在那里?是用一个指标体系评价了500多所高校,实际应该用不同标准评价,今后制定新的国家本科院校评估标准,体现分类评价分类指导。评估是国家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现阶段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现在要建立管评相分类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价为基础,院校评价、专业认证评估、国家评估和教学基本常态数据专业监测为主要目标,政府、学校、专门机构、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制度。简单说。具有三届以上本科毕业生没有参加教学评估的高校开展合格评估,通过教学评估的高校实行审核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开展由行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学科专业国际评估。不管怎么评,我认为我们作为大学首先建立自己的评估制度,建立自己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要使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测信息化常态化,教育部对这个事非常慎重,希望学校搞,但是延东同志也讲到这个问题,光教育部的评估中心搞也是不行的。这个框架后边很快会实施,大家要做好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的准备工作,有些院校是审核评估,是不同类型的不同标准体系。

四、提高质量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质量离不开教师队伍,这是根本性的基础保证,是基础性工程。但是教师队伍怎么建设,我觉得应该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来建设教师队伍。最近在教学名师会上延东同志对教师队伍也提了几个要求,温总理在免费师范生座谈会上对教师也有要求,我觉得要把这些要求捋一捋。

第一,坚持师德为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教育员工一是知识,二是方法,三是品格,其中品格是最高层次,教师要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认真刻苦等品质融入课堂、课题、文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员工,做员工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关爱每一个员工,视员工为弟、妹如儿、女,成为员工的良师益友,我访问曼彻斯特大学时,曾问到一位教授,在这个大学当教授怎么当法,他说: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我专下心来做学问,自己的学问排在第一位;第二句话,我千忙万忙,员工的事是第一位的,我不耽误员工的事。这两句话道出了一个教师对职业的深刻领悟。所以说学校在这方面确实要抓师德问题,教风学风问题,这对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甚大。对学术不端行为,我们说法是出重拳零容忍,各地各高校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不要护短、不要姑息、不要手软。

第二,坚持教学为要,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一个不为教学操心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一个不把主要经历投入教学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所以教育部总说把教授给员工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把担任本科教学任务作为聘教授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员工上课,这句话是我讲的。所以对教师要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培训,集体备课、试讲制度都要坚持。现在的情况是今天请来了一个博士,明天就去上课了。我在大学时坚持员工来了以后去听课。大家都觉得博士来了学历高,不用试讲。可是他讲了半天我都听不明白,我建议把他换掉。如果总听课也忙,怎么办呢?建立一个制度,比如这学期听了十个人的课,排出谁是最后一名,将来有个末位淘汰制。包括现在的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要重点表彰再教育一线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第三,坚持科研为基。以高水平科研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是教学的基础,高校科研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我们常说教师要过科研关就是讲要善于通过科研掌握科技和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局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有的学校把老师分的很清楚,就教书就行。我前不久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看了看新西兰的教育法,里面明确规定只有科研活跃的教师才能教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认为科研促进教学,应将研究融入本科教学中,并专门制定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九项原则,被称为墨尔本经验。我看核心内容是把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引入到课堂当中,在教学中融入科研活动,向学术传授科研方法和科研价值观念,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教书的人也得搞研究,不要划分太清。

五、提高质量要有善谋大事、堪当大任的高校领导班子

对高校领导班子来说怎么提高质量?我认为有几个主题词。1、抓机遇。2、转观念。3、提质量。4、推改革。5、保稳定。

1、要抓好顶层设计,以一流的规划指导一流的大学建设,对高等学校来说,当前抓机遇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谋篇布局,定好位站好队,设计好自己的战略目标。我在学校讲作为一个领导班子一定要低头看五年,抬头看十年,走起路来想着几十年。所以早谋划早动手,抢占先机,做事要和想事相结合,出想法。有了想法才能有工作机制和创新。做事要和谋事相结合,出思路。有了思路才能使我们做的大量工作得到理论升华和经验总结。做事要与说事相结合,出声音。有了声音才能宣传我们的工作,才能对人民对社会有交代。现在这个时候要全力制定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我每到一个学校就先看规划,有的说3月份定完了,会议上都通过了。我看完以后想了几个问题,我说规划我看了,提个建议:建议按总书记讲话为指导,重新审视自己的十二五规划。请回答几个问题:是不是以人才培养为本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核心理念了;是不是以质量特色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主线了;是不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了;是不是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了。我说怎么找了半天里面一个体制机制改革的措施都没有,也没有大学文化这一块。大学的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总书记讲话这次有一个新的拓展,就是文化传承创新。所以在规划里面没有大学文化建设,我说要重新审视,希望所有直属高校十二五规划到年底的时候汇编成册公开发行。我认为目标定了以后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决不能一个领导一套规划,这样学校永远搞不好,换一个领导一种说法,这个说法一定在上届班子的基础上往前走,不能全部否定。所以必须按规划办事。

2、抓好教育教学,以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大学建设。还是以教学为中心,教育部怎么抓这个问题呢?实行一基础四卓越计划。高校一定要积极探索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新机制,一定要探索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一定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基础教学工作。你能不能每年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你的校长常务会要看一看,有的一个常委会研究一次教学会都没有,两三年都不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有的校长、书记一年两个月在外国,出国不少于十次,还不是利用寒暑假。我觉得这样干不合适。

3、抓好改革试点,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一流大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了十大改革发展项目,教改办把十大改革试点细化为425个体制试点,425个里面涉及高等教育的是228个,十大发展项目里细化为37个子项目,里面高等教育占10个。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推改革。

4、抓好班子建设,以科学高效的管理保证大学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抓好意识形态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十分艰巨复杂,噪音很多,在维稳工作的很多材料中,有大量的事实,是触目惊心的,人家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而我们有些大学校长往往麻木不仁,因为他掌握不了那么多情况和信息。在这里我希望,我们要把握住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要严格管理,严禁在讲台上散步违背国家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念。有的学校把名牌的教授请进来,在讲台上攻击共产党谩骂毛泽东,我认为这就是书记、校长的失职。